
大众网记者 蔡君君 威海报道在威海港码头,印有“中国制造”的货物即将通过“威海—坦桑尼亚”航线,直达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在刚果(布),威海国际公司投资建设的木薯种植加工产业园,年产木薯粉10000吨;在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非洲·威海馆”集中展示“威海造”,为当地群众打造了“不谢幕的威海展”……以友城网络为支点,以产业合作为载体,以文化交流为联结,威海与非洲多国形成了立体合作网络,让国际化合作的“威海方案”在非洲大陆落地生根。2024年对非投资同比增长149%、对非进出口同比增长32.1%的亮眼数据背后,是威海探索对非合作模式成功的最好证明。

友城筑基 对非“朋友圈”焕新扩容在《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威海将对非合作纳入到城市发展战略核心,出台了《威海市深化对非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以15条具体举措明确贸易、投资、基建等重点方向,勾勒出对非合作清晰蓝图。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地方实践,凸显了威海的政策执行力。当其他城市还在观望,威海已通过政策闭环构建起“目标——路径——保障”的对非合作全链条推进机制,为企业“走出去”铺设了一条制度高速路。目前,威海已与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市等6个非洲城市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友城关系,并非简单的外交符号,而是威海深度布局非洲的“锚点”。2024年,10批次非洲政府官员来威参访交流;2025年,赤道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外国政要和驻华使节接踵而至;市委主要领导赴非洲等国开展经贸促进活动……高密度的高层互动,政府间的政治互信已悄然转化为企业落地的“隐形担保”。威海与非洲的合作逐渐进入了“高层引领——基层落实”“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循环。去年1月,以承办“中坦建交60周年2024山东威海—坦桑尼亚商务合作交流会”为契机,鲁坦企业签约总成交额7200万元的10项合作协议,达成包括小型机电等产品在内的7500万元采购意向;8月,威海市经贸代表团访问坦桑尼亚,签署了6个合作项目,促成了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工贸部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货物贸易、跨境电商、能源资源、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合作。

随着“朋友圈”的焕新扩容,威海通过友城网络,将对非合作突破升级为政策、外交、产业的系统工程,这种模式恰如为远航非洲的商船提供了导航系统,也为这条新丝路开启了新航线。企业“联姻” 优势互补“链”上开花2024年,威海对非进出口同比增长 32.1%、对非投资同比增长149%。贸易数据飙升,是企业“联姻”的硕果,也是合作模式迭代的必然。威海公司与津巴布韦合作方开展大花生试种成功,为后续形成十亿级花生产业链奠定基础;威海医疗器械企业与津巴布韦国防部医院达成出口4000万美元医疗器械及耗材协议并逐步落实;医疗、基建等领域企业参与省出访多哥、几内亚、塞内加尔团组商务对接活动,与达成非洲采购500万人民币医疗耗材订单意向;山东鼎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津巴布韦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建设100兆瓦风力发电、100兆瓦光伏发电和25兆瓦余热发电项目……威海企业与非洲企业牵手,带来的是技术赋能产业、绿色标准嵌入项目,让双方获得的不仅是短期产能提升,更是长期产业升级的能力储备。随着时间推移,威海对非经贸合作的模式也正在迭代。威海华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了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综合服务合作区项目,成为我国在东非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商贸物流综合体。园区入驻各类企业和用户1300家,为当地提供5200个直接和间接工作岗位,2024年园区完成总产值3.1亿美元,带动国内出口约2亿美元。威海华坦供应链还在坦桑尼亚建设海外仓、商品展示中心,形成“前展后仓”模式,服务企业157家,展出200多个品种商品,2024年进出仓货物42万单、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11.2亿元。不仅如此,威海荣成海洋等企业还在加纳、毛里求斯等国家建立远洋渔业基地,荣成富顺渔工贸再毛里塔尼亚的渔业产业链项目、山东精诚生物在尼日利亚绿色工业发展项目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让威海的优势产业发展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价值链重构。威海对非合作的突破在于跳出了“产品输出”的单一维度,将威海产业与非洲的资源禀赋深度耦合,实现了从单点项目到全链协同的生态跃迁,也使威海与非洲的合作从简单的贸易往来,升级为产业体系的跨洋融合,提供了“产业链共建”的新样本。民心相通 架起互利共赢丝路“心”桥威海职业学院与非洲共建山东职教品牌机构“班·墨学院”,17名赞比亚学生来威学习,看似微小的教育项目,实则是情感连接的有益探索。山东大学与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开展智库对话,又为彼此合作注入了新的思想动能。威海接待津巴布韦青年政治精英代表团,更让两地青年在交流对话中形成立体认知。这些凝聚民意的友好活动,其意义远超于活动本身,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威海与非洲长远合作的 “情感投资”。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为经贸合作铺设了“民心高速公路”。“眼见为实”的交流,比任何宣传都更能增进互信,让民心相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综合服务合作区里的“非洲・威海馆”,不仅是商品展示中心,更是文化交流窗口,让非洲市场在接受威海商品的同时,也认知了威海的文化魅力。而威海也正充分发挥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对非合作传统优势,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重大标志性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工程,越多越多的威海企业参与到非洲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建设工作,把威海的精致气质带到非洲。目前,全市企业已在非洲30个国家实施工程项目超600个。威海国际合作的刚果(金)城市供水项目、刚果(布)玛雅玛雅国际机场项目入选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山东主题形象展。威海国际的塞内加尔联合国组织办公楼项目荣获“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是我市首个获此殊荣的海外工程项目。“经贸为表、文化为里”的合作思路,使威海在非洲市场树立了“可信、可爱、可敬” 的中国形象,也在威海与非洲之间架起一座互利共赢丝路“心”桥。人文交流的本质是信任构建。当这些人文举措形成合力,威海与非洲的合作就深入到了“人心—情感”的深层联结。基于民心相通的合作,也让威海与非洲形成了最持久、最牢固的合作。从黄海之滨到非洲大陆,威海探索出了一条“硬产能+软技术+暖人文”的合作模式,在中非合作的宏大画卷中勾勒出鲜明的地方坐标。面向未来,威海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非洲市场,以更务实的举措深化合作共赢,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更多“威海方案”。举报/反馈
融胜配资-网上炒股配资-炒股10倍杠杆平台-股票杠杆正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