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的时期,俗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充满了权力斗争与变革,国家四分五裂,政权更替频繁。公元951年,后汉的武将郭威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后汉最后一位皇帝刘承祐,建立了后周政权。
然而,郭威的在位时间并不长,三年后便因病去世。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后汉时期死于汴梁,而他所收养的儿子郭荣继承了他的帝位,成为了周世宗。值得一提的是,郭威与郭荣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郭威却是郭荣的姑父。而郭荣原本姓柴,后来被收养后改姓郭。两人的命运充满了无奈和无常,柴荣(郭荣)也未能活长久。公元959年,年仅39岁的柴荣去世,追随先帝而去。
柴荣死后,年仅八岁的四子柴宗训被推上了帝位。作为一个懵懂的孩子,他成为了傀儡皇帝。不过,仅仅一年后,便传来了赵匡胤发动兵变的消息。
展开剩余83%赵匡胤,这位后来篡位成功的皇帝,早年并不显赫。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赵弘殷是后汉时期的圣都指挥使。然而,赵匡胤年轻时放荡不羁,常常无所事事。一次他在襄阳寺借宿时,遇到了一位善心的老和尚,老和尚见他穷困潦倒,便给了他一些钱,并建议他向北走,投身军队。赵匡胤按照老和尚的建议,北上投奔了枢密使郭威的麾下,很快便得到了郭威的青睐。
950年,郭威发动兵变,推翻了刘承祐并建立了后周。然而,郭威在处理政变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后汉隐帝刘承祐对他进行反击,杀害了郭威全家。这更激发了郭威的反叛决心。不到一年,郭威成功夺取了京城,刘承祐在逃亡途中被亲信郭允明所杀。
在成功夺取政权后,郭威封刘赟为帝,但迅速囚禁了刘赟并让太后李三娘主持朝政。此时,后汉的政权已经崩溃。公元951年,契丹南下,郭威率兵北上应对,途中在澶州加冕为帝,正式建立了后周国。
作为郭威的亲信,赵匡胤在郭威建立后周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郭威称帝后,将赵匡胤任命为滑州副指挥使及东西班行首,这一职位虽不显赫,却极具信任意味。东西班行首相当于京师的“警卫长”,负责保卫郭威的安全。
然而,赵匡胤真正飞黄腾达的机会,来自于柴荣的崛起。郭威攻占开封后,由于隐帝刘承祐杀害了郭威的两个儿子,郭威便将柴荣收养为义子。随着后周政权的稳定,柴荣被认为是未来的接班人。而赵匡胤显然看出了这一点,开始逐渐结交柴荣,为自己日后的发展铺路。
到了953年,柴荣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赵匡胤则担任开封府马直军使。两人因工作关系频繁接触,赵匡胤也借此机会与柴荣加深了友谊。两人时常一起饮酒、切磋武艺,赵匡胤虽屡败,但始终不减对柴荣的忠诚。渐渐地,柴荣开始对赵匡胤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和依赖。
就在柴荣继位的翌年,后周面临北汉和契丹联军的威胁,柴荣亲自率兵征战。战斗发生在泽州高平城,期间后周的右路军指挥樊爱能因害怕敌人而弃阵逃跑,导致后周大军陷入困境。此时,赵匡胤挺身而出,带领自己的部队向敌军发起猛攻,最终协助后周取得了胜利。柴荣对赵匡胤的勇敢和能力印象深刻,授予他更高的官职,使其成为禁军统领。
赵匡胤的军事才能和忠诚逐渐得到柴荣的赏识,然而,命运并未让柴荣长时间安享江山。就在他为国征战之际,一件奇怪的木板出现在了他的手中。木板上写着“点检作天子”,这一消息让柴荣大为震惊。点检职务是后周禁军最高指挥官,而此时的点检正是赵匡胤的盟友张永德,这使得柴荣感到事有蹊跷。他决定提拔赵匡胤担任这一职务,以此来排除潜在的威胁。
然而,这一举动却不幸为赵匡胤的篡位铺平了道路。柴荣在接到这块木板后几天病逝。柴荣去世后,年幼的柴宗训继位为帝,但由于年龄尚小,实际政权掌握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手中。这时,赵匡胤开始逐步在军中进行调整,调换了多个重要职务,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实权。
960年正月,赵匡胤借助虚假消息发动政变,称“契丹北汉联合进攻后周”,实际是借机夺权。当他到达陈桥驿时,随行的士兵开始高喊万岁,赵匡胤“醉酒”后被迫穿上龙袍,宣告即位。尽管一开始赵匡胤以“天命所归”的姿态上台,但实际上,他早已精心策划好了一切。
赵匡胤成为皇帝后,对后周的遗族承诺善待。然而,他对于柴氏一族的处理,逐渐暴露出其阴谋的一面。柴宗训虽然获得了一些优待,但他的亲弟弟们和其他柴家后人却相继遭遇不幸。赵匡胤在篡位后的几个月内,便对柴家其他后人进行了清除。
最终,柴氏一族的后代几乎被彻底铲除,赵匡胤的权力更进一步巩固。专家指出,赵匡胤的黄袍加身,确实借鉴了郭威的手段,但他的手法更加隐秘和精致。通过巧妙的权力斗争,赵匡胤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帝位,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
发布于:天津市融胜配资-网上炒股配资-炒股10倍杠杆平台-股票杠杆正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