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短视频平台上有人根据国外机构数据,说DeepSeek流量下滑、使用率跌到3%,还说它“商业失败”“跌落神坛”,这引起了很大争议。那DeepSeek是不是真不行了?国产AI未来又会怎样呢?(一)要弄清楚真相,得小心一些自媒体在统计上玩的花样。那些常被引用的数据,像年初7.5%、现在3%左右的使用率,其实只是官网访问量。但DeepSeek有个特殊情况,很多忠实用户不会去登官网和APP,而是通过腾讯元宝、百度、火山、微信小程序这些服务商的接口用它。还有些单位会在自己服务器上部署DeepSeek当助手,这些重要数据都没被算进去。年初的时候,用DeepSeek问个问题,对话框要转好久,还总提示服务器忙。回答全球用户的问题,需要很多算力,对一个给用户免费的团队来说,要花很多精力和钱。DeepSeek没想着独揽热度,而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目标是服务企业端。多平台分流,加上方便的本地部署,各行各业都用自己的DeepSeek,看起来好像用的人少了,但其实第三方托管的R1和V3模型使用量还在快速增加,说明整体使用量是在上升的。技术发展快,DeepSeek没去靠流量休息,而是选择把资源用在模型训练更新上,这很明智。
(二)
DeepSeek的厉害之处,不是做出了多好的软件、占了多少市场、赚了多少钱,而是它打造的开源环境让整个行业都活跃起来了。这几个月,有人说混元、通义等大模型的能力赶上甚至超过DeepSeek了,觉得国产AI进步快;有人开发了AI智能体,让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用,还能调用DeepSeek等多个模型一起工作,提高了效率,有了新的创业机会;有人把推理大模型用在人形机器人、医疗教育设备上,推动了产业升级;在看病、理财、找知识这些方面,DeepSeek也表现不错。这哪是不行了,明明是越来越普及了。不过和其他AI比,DeepSeek确实挺低调。创始人梁文锋很少接受采访,技术团队在社交媒体上账号也少,基本只聊技术。就像周鸿祎说的,梁文锋心思都在通用人工智能上,不想做APP。对于这些专注技术的人,我们应该多鼓励,给他们空间。
(三)DeepSeek的出现,是2025年AI领域的一件大事。之前有人猜DeepSeek的R2模型5月会出来,会震惊世界,结果5月只更新了V3和R1的小版本。于是有传言说团队遇到瓶颈了,或者是对成果不满意。热度降下来后,一些不好的说法就来了。有些跟风的人很可笑,有的抄外网数据都能抄错,把“下降50%”说成“从50%一路下跌”;有的一边说DeepSeek没商业头脑,一边偷偷卖课;还有的喊“不用不是中国人”,让人哭笑不得。这么看,梁文锋专心搞技术,不被这些杂音干扰,是个好选择。当然,我们也要防止对DeepSeek理解错了或者过度夸奖。其实DeepSeek的优势不是它有多聪明,而是找到了用算法和数学模型降低成本、提高效果的办法。在美国限制芯片出口,我国AI还在追赶的情况下,这就像村里出了个大学生,没好的学习条件,靠自己的方法学习,很难得,应该鼓励他继续学,带动大家进步。不能要求他还没毕业就挣钱养家,这不合适。我们别只盯着DeepSeek,看看中国的AI生态,有人研究技术,有人找应用方向,有人收集反馈,有人在做不受限的“中国芯”。好想法很快就能实现,大家有竞争也有合作,这不是DeepSeek一家的事。这个周末,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能看到大模型的新成果,还有AI在医疗、眼镜、教育、机器人等方面的进步。DeepSeek没有不行,只是没那么热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后的发展会更好。
融胜配资-网上炒股配资-炒股10倍杠杆平台-股票杠杆正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